今年以来,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出预期的困难挑战,苏州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省委部署要求,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昨天(7月30日)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亮出了上半年苏州发展的“成绩单”: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.15万亿元,同比增长4.7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.8个百分点,全市经济呈现出工业稳、消费热、转型快、外贸承压、外资提质、民生持续改善等特点,经济运行加快整体好转。
在全力加快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,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.09万亿元,总量位列全国第二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.1%;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910.4亿元,同比增长9.3%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6亿元,同比增长22%,总量位列全国第五。实际使用外资61.3亿美元、增长7.3%,博世新能源、太古可口可乐、微软、康宁药物等一批总部型、研发型外资项目密集落地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8亿元,同比增长5.9%。全市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9个、总投资3711亿元,分别增长108%、147%;目前已签约、正建设推进中的百亿级产业项目16个、50亿级产业项目50个。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双破5万亿元。新设企业5.36万户、个体工商户10.2万家,分别增长10%、20.7%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0亿元,同比增长10.9%,规模保持全省第一、全国第七。连续两年在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取得第一。
在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上,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。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光通信、海洋信息技术等50个创新联合体,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30家,总数401家、全国第四。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.12万亿元,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3.7%,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。全市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9752件,同比增长18.1%,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。举办苏州创投日活动、发布千亿级基金集群,苏新基金成为全省首只公募基金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4家,境内上市公司达210家、全国第五,其中科创板51家、全国第三。第15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签约创业投资项目超2000个、创历史新高。
在主动服务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上,沪宁沿江高铁全线铺轨贯通,北沿江高铁、通苏嘉甬铁路、沪苏湖铁路、海太长江隧道等加快建设,轨道交通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无缝对接,方厅水院、苏州南站科创新城等一体化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。上半年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增长2.5%、占比25.9%、较去年同期提升3.3个百分点。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等重大任务,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“4+1”工程,加强太湖生态保护,太湖湖体水质总体达到2007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。
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,城镇新增就业13.01万人、同比多增1万人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.34万元、2.37万元,分别增长4.5%、5.8%。扎实办好10大类36项民生实事,新增三甲、三级医院各1家,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438张,推进37所中小学(幼儿园)新改扩建和3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。推动77个老旧小区改造、惠及居民3.8万户。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工程,成立10亿元规模的古城保护基金,持续推进“平江九巷”等一批保护更新示范项目,提升古城功能品质。实施户籍新政,4月以来全市落户7.9万人、同比增长127.6%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全市PM2.5浓度同比下降3%,国、省考断面全部达标,优Ⅲ比例分别达到93.3%、95%。